雁苑文化大讲堂 “敦煌文化与丝路文明”主题系列讲座 第2讲(总第30场)——《略论河西走廊在唐朝版图构建中的位置》成功举办

日期:2021-11-26   |  来源:科技处   |  浏览:1003

2021年11月23日晚,我校举办了雁苑文化大讲堂主题系列讲座“敦煌文化与丝路文明”第2讲(总第30场)——《略论河西走廊在唐朝版图构建中的位置》,由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鸿宾教授主讲。本次讲座仍然以视频会议形式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敦煌文化传承发展应用团队及各二级学院敦煌文化爱好者40余人在主场聆听了讲座,我校师生及学界同好共240余人参加了线上讲座。讲座由球友会(中国)敦煌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天英副教授主持。

讲座主要包括“唐朝框架的构建”“河西走廊在这一构架中的位置”“唐朝框架的实质”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李鸿宾老师通过对不同时期地图的讲解向大家展示了唐朝版图的变化由来以及唐朝近三百年间对其版图的经营管理状况,认为唐朝经过李渊、李世民两代君主的经营,形成了兼跨农耕、游牧地带的异质性复合型王朝局面。

然后,李老师分析了河西走廊在这一架构中的位置,认为唐王朝以关中为核心、覆盖山东江淮,又兼跨北方草原广袤地带而呈现出来的。维系它的是伸向辽东和西域纵深之地而沟通东西两翼的触角借以支撑北方整体的“三角支架”。在这一结构中,河西走廊因连接关中与西域腹地、内地与外围两个重叠的功能具有了战略地位。

随后,李教授讲解了唐朝框架的实质。认为理解唐朝框架前期的复合型到后期的回缩型,有三个因素:地缘、人群和国家政权。进而认为,河西走廊在前后期唐王朝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迥然不同的变化,河西走廊的命运是由整个唐王朝的结构决定的。当唐王朝处于兴盛时期并由中原农耕地区向西部草原地区扩张时,河西走廊就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反之,它便会丧失原有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李教授和著名学者杨秀清老师等学界同好进行了交流讨论,并为线上的热心听众解答了相关疑问。李教授儒雅的气度、严谨的论证、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都给我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期热点

最近更新